中国环保律师网—北京环保律师—北京凯诺律师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法律热线:
010-53359288 / 18601155977

《常州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印发实施
发布日期:2024-11-25点击率:291

  《常州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印发实施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及常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编制了《常州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2021-2035年)》,日前已由常州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办公室正式印发。

  规划立足自然生态现状和常州“532”发展战略定位,全面分析常州市自然生态系统状况、识别主要生态问题,提出了常州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总体目标与主要指标,明确了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的主要任务、近期实施计划、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等相关内容。规划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为主线,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视角出发,以生态系统服务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切入点,探索江南地区生态修复的新模式。

  客观评价与主观感知相校验,在系统诊断与量化研究上交互论证,把准自然生态问题。

  在全市范围内对水环境、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地形地质等6类20个生态基础要素开展踏勘与调研,全面摸清家底;借助多项因子开展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生态敏感性评价、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结合“三生空间”,聚焦自然资源要素、用地时空演变、生态环境质量,对不同空间存在的生态问题进行综合研判。单一要素分析与综合系统评估相补充,全面诊断生态系统受损、退化和破坏程度及修复潜力,科学识别生态保护、修复和整治的重点地区,将全市划分为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区、圩田河网综合整治区、滨湖湿地保护修复区、低山丘陵生态保育区、沿江生态保护修复区五个分区。

  顶层设计与落地实施相贯通,在落实落细与见行见效上双向发力,擘画美丽常州蓝图。

  《规划》提出了“河湖畅清江岸绿、山林隽秀田园美”的美好愿景,构建了生态质量、修复治理两大类18个指标,统筹布局七类重点工程。持续开展各辖市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坚持人工恢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保育和恢复受损林地,有效推进森林资源总量稳步增长。通过全域规划、整体设计、综合治理等整治手段,统筹农用地整治、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生态保护修复和公共空间治理。加强对江河湖泊等重要湿地以及受损湿地的重点保护。因地制宜采用自然恢复、生态重建、转型利用等措施,统筹开展历史遗留矿山修复、绿色矿山建设等项目。连通河湖水系,完善蓝带绿网,增加城市韧性,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结合生态空间格局,开展重要生态廊道与生态网络建设。

  规划编制与多方参与相衔接,在目标导向与工作机制上同心聚力,筑牢规划实施基础。

  强化规划引领,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助力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常州,打造长三角生态中轴及美丽常州建设奠定基础,逐步实现“河湖畅清江岸绿、山林隽秀田园美”。统筹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加快建设沿江、沿湖、沿运河高品质生态走廊,形成“一江三湖,五山五廊”的生态格局。编制过程采取“开门编规划”,共绘发展蓝图,规划自启动后开展多轮专家咨询、充分征求多方意见、邀请“市民规划师”建言献策、多场馆公示公告,以专家建言、公众参与、多方协同的形式汇聚各方智慧,并从组织保障机制、资金投入机制、制度政策机制、动态监测机制、公众参与机制提出规划实施保障措施。来源: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