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律师网—北京环保律师—北京凯诺律师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法律热线:
010-53359288 / 18601155977

甘肃金昌不断书写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双赢答卷
发布日期:2025-04-15点击率:32

  甘肃金昌不断书写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双赢答卷

  近年来,甘肃省金昌市不断书写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赢答卷。从祁连山下的绿意盎然到乡村产业的遍地开花,金昌正以“绿”为笔,绘就城乡共美共富的新图景。

  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近年来,金昌市金川区紧盯打造生态宜居和美乡村,统筹推进全区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采取“城中村接城市污水管网,中心村建设污水处理(厂)站,零散村建混凝土化粪池”的办法,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管网全覆盖。

  金川区抢抓国家级建制镇示范试点建设有利时机,在双湾镇投资1400万元,建成小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500m3/d)和双湾镇古城村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能力60m3/d),配套完成双湾镇镇区和陈家沟、新粮地、古城等村污水收集管网17.7千米,投入运营后,污水治理达到预期目标,得到群众普遍认可。随着城区扩容建设,宁远堡镇西坡、马家崖、高崖子、白家嘴等城中村,也就近接入城市污水处理设施,2018年实现城中村污水处理管网设施全覆盖。

  目前,金川区根据全区各行政村地理位置、村庄分布、生活污水总量等情况,在标准统一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因村制宜,逐村出具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计方案,逐步形成三种主要污水治理模式,即城镇管网覆盖一批,对邻近城市的村庄,利用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接入一批,实现城乡一体收集;集中收集处理一批,在居住相对集中、符合集中收集条件的村庄,通过铺设污水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场站,分步实施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零散农户补充一批,对居住分散、不具备集中收集处理条件的农户,采取单户建PB化粪池,集中建混凝土化粪池,运营公司集中转运到污水处理站“化零为整”处理。

  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无废城市”建设一头连着减污,一头连着降碳;一头连着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头连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在金昌舞辰环保服务有限公司分拣中心,从环保小屋运来的垃圾在车间里有序地摆放着。送到这里的可回收物,在进行分选、拆解、剪切、破碎、清洗、打包和规模化初加工后,会被送往资源化工厂作为原料进行循环再利用。

  “这是我们打包好的废纸,并对报纸、杂志、纸箱等作了分类,以便更好地处理。”金昌舞辰环保服务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马昀指着车间内码放整齐的废纸说道。

  金昌舞辰环保服务有限公司推进循环经济产业与再生资源回收产业产城融合的发展战略,在金昌已经形成了覆盖全市十万多户居民的230多座前端回收网点,涵盖居民小区、农村、学校机关单位、商业体、农集贸市场等全业态后端运营再生资源综合分拣中心,为全市居民提供了高质量标准化的回收服务。

  拓宽富民增收之路

  龙景村地处金川区宁远堡镇龙景山北麓,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金川河穿流而过,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年来,龙景村立足资源禀赋,优化整合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初步建成“龙景井、生态果园”“田园水景、活力塘坝”“梨园迷舍、共享农庄”“野狐泉影、河湾绿洲”等各具特色的旅游板块,以“农业+休闲+旅游”的假日经济持续壮大集体经济。

  除了龙景村,金川区绿洲边缘经济型生态防护林建设项目也值得一提。项目南起北部防护林,向北沿金川西干渠西侧建设,途径西坡、下四分、龙源等村绿洲边缘,在绿洲农区外围风沙前沿树立起一道坚固的绿色屏障,对金昌市区及金川区19个行政村起到防护作用。

  在项目设计环节,曾预留部分建设发展用地,全线贯通30米宽防火通道22.5公里,通过对两座蓄水池进行景观化改造,为生态旅游业开发建设奠定基础,后期通过挖掘经济型生态防护林的综合潜力,将其打造成休闲娱乐的新地标。

  按照“景城一体、核心辐射、连点成线、以线带面”开发理念,以绿洲边缘经济型生态防护林、紫金花海等为依托,先后建成婚庆广场、北部防护林“1314”牵手林、紫藤长廊、玫瑰谷、植物园、火车餐厅、蜂巢旅馆等,用于婚礼举办、婚纱拍摄和婚庆旅游,个性化、高标准打造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集体婚礼。

  通过走同心路、牵手林,共栽爱情树、采摘爱心玫瑰制作手捧花、千亩葡萄园共同采摘酿造幸福美酒等活动,在发挥北部防护林等绿洲边缘生态景区社会效益的基础上,极大提升“中国镍都、活力金川,紫金家园、西部花城”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李峰 闻译竣 成健

  编辑:裴小丽

  来源:澎湃新闻